創業故事

施振榮╳林百里:創業4件事

許瓊文 Cheers雜誌139期 2012-04 圖片來源:廖祐瑲

施振榮、林百里,台灣科技界兩個舉足輕重的名字,如今他們正殷殷投入,積極尋找未來接棒的「創業新星」!
由宏碁基金會發起的「龍騰論文獎」,擴大轉型成「龍騰微笑競賽」後,已進入第7屆;廣達電腦除了贊助舉辦「YEF國際青年創業領袖計劃」外,董事長林百里更親自擔任集結企業家校友傳承創業經驗的「台大創聯會」榮譽發起人。

在今年龍騰微笑競賽啟動的創業創新論壇上,林百里以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兩大巨頭不但難得聚首,談的更是兩人耗費半生、至今仍在鑽研的課題:創新與創業,只希望能把畢生功力傳遞給台下摩拳擦掌,正準備展翅高飛的學子。這段破天荒對談中,有許多珍貴洞察,《Cheers》雜誌特別摘錄精采內容與讀者分享。

1. 創業起點:跨域思考並落實

Q:如何培養創新思維?

林百里(以下簡稱林):現在的「九○後」,是國家的未來。我調查過,到2020年,這群人佔總人口的40%,也就是說,10年後國家經濟將由他們決定。這是為什麼我投入校園競賽的原因,我希望帶給新世代啟發。

未來的競爭是多元的,並不是單純只靠好技術就能創業,而要結合非常複雜的元素,才能成功。我觀察麻省理工、史丹佛、哈佛等大學,他們鼓勵學生跨領域、跨學院學習。哈佛大學有個Harvard Innovation Lab(哈佛創新研究室),不只跟麻省理工學院結合,更要跟全美、甚至全球學校結合,把世界優秀的「點」連起來,才能產生線、連成面,創造新的知識。

跨領域學習、多聽多看,都是創業的養分。一個好的創業者,要有很多“cross”(意指跨領域的多元能力),才能成為創業利基。這是現在創業與過去很不一樣的地方。

施振榮(以下簡稱施):創新的英文是“innovation”,字根裡其實沒有「新」的意思,反而翻譯成中文後容易被誤導,以為創造「新」的東西就叫創新。從創新轉入成為事業,要成功並不這麼簡單。

我認為innovation有3個關鍵:有價值、夠創意、能執行。首先,要以價值為前提來引導創新。在學校做研究,可能不在意成果的價值,但創業就必須考慮進去;其次,要思考可行性,接下來才能把價值落實。

我比林董事長早些創業,大學畢業後,接觸半導體LSI(Large Scale Integrated)晶片的研究,受邀與人一同創業。因為我看到LSI晶片能讓電子計算機運算更快速,所以投入創業,生產產品、實現價值。當年做PC也是一樣,到後來,世界發現台灣最有競爭力,因為台灣廠商會不斷創新,提升價值。

在目前的經濟中,舊的知識已經不值錢。創新的意義,是不斷保持新的價值存在,這是個永續的過程。

2. 執行方程式:TBB→VPP

創業有哪些理論或方向可依循?

林:對於創業的方程式,我有個理論簡稱“TBB”。T是Technology (指科技、技術)、B是User behavior(指消費者行為)、另一個B是Business model(指商業模式)。

我們觀察到消費者行為在改變,繼而影響商業模式改變。能有創意的從技術端、消費者行為端設計出不同產品,讓使用者更喜歡,就會催生成功創業。

改變舊的商業模式,也是創業的好方法。比如美國有家DVD出租公司改變租賃方式,改以郵寄DVD到消費者手上。因為它沒有店面,成本低,這就是改變商業模式後,產生新的價值。

我建議先思考創業的TBB,再想獲利的“VPP”。什麼是VPP?當新產品創造新的Value(價值)時,消費者要願意給Price(價格),最後才是Profit(獲利)。創新要能創造價值,使用者願意為此價值付出的價格若大於成本,就能帶來利潤。

施:新的Technology(科技)很容易在一開始有價值,但不小心供過於求,像DRAM到後來就沒價值了。

至於Behavior,消費者行為,是從技術升級的前提。如果凡事從創造客戶價值的角度思考,這個階段所產生的競爭障礙就更高。

第3是商業模式,這必須從整體產業生態來考量如何提高價值、效率,並降低成本。需要對產業生態有全盤了解,才能找到機會調整,讓產業有更大價值。

在台灣,改變商業模式最有價值的案例就是台積電,它所提出的晶圓代工模式,改變全球半導體生態,也造就沒有晶圓廠的半導體公司發展。聯發科沒有聯電跟台積電,不會有現在的成績,它創造了一連串生態的價值。

我要提醒,對TBB後面的兩個B,要具備落實的能力。整合資源的能力很重要,尤其是跨領域、跨生態的創業,整合能力更需要長期累積追求,這甚至比技術所需的時間更長。

3. 尋找機會:挑戰困難和瓶頸

創業前,該做哪些判斷?

林:我建議學校應該跟社會多接軌。在麻省理工和哈佛,很多教授跟學校請假2年去創業,賺到錢再回來教書,還在公司擔任顧問。大學的研究都是領先產業的,無論是IT、生物科技、製藥,企業都很想從學校獲得這些領先技術。

此外,台灣很小,無論生產或服務,產業都需要國際視野高的人才,如果只考慮本地,不考慮國際市場,是沒辦法生存的。

台灣科技業之所以發達,是因為1990年後,有很多國外回來的人才,他們帶領台灣前進,但現在反而很少。

施:我創業40年,當時從經濟的供需理論來看,是剛好搭上需求出現。現在的機會不如我當年多,必須動腦筋,才能找到真正的機會。

大家要思考社會需要的到底是什麼。宏碁的「微笑曲線」,兩端代表研發與行銷,對此我各有註解:研發是與全球競爭;市場應用或行銷,是與本地競爭。

我的座右銘是:挑戰困難、突破瓶頸、創造價值。從哪裡找瓶頸?生活中看到不方便,若目前沒有人去滿足,想辦法突破這個瓶頸,就是機會。但它若是容易突破,就不是瓶頸,所以要挑戰困難。

如果想簡單過日子,那創業機會輪不到你,因為簡單的事情沒有價值。

4. 邁向成功:懂人性、找價值

創業需要哪些特質?

林:蘋果公司用硬碟取代DVD,這個技術並不困難,卻做出熱賣的iPod。iPod讓一個機器裝千百首歌,它賺「服務」的錢,不是賣機器的錢。

TBB的創業方程式,3階段蘋果都掌握到,因此很難有第2個企業取代它。創辦人賈伯斯(Steve Jobs)沒有讀大學,也不是工程師、商學院高材生,為什麼他成功?因為他懂人性。他是“humanity engineer”(指了解人性的工程師),最有價值。

我認為,大家千萬不要念電機系(大笑),不要被框框框住。通常電機學院的學生對商業模式很頭痛,商學院卻覺得很輕鬆。關於商業模式的問題,要是有「人性學院」,大家都應該去選修。像哈佛大學的哲學課,就有1,000多人去上。

施:1989年,我提出台灣成為「科技島」的概念,最後真的成真;但我也是第一個後悔的人,立刻改口要當「人文科技島」。因為只強調科技會有問題,可是很明顯地,15年過後,社會價值還是只認為「科技」最重要。YEF和龍騰這樣的競賽,就是要提供誘因,引導社會風氣改變。

我現在擔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,也是釜底抽薪的表現,希望帶頭帶動台灣的藝術文化產業。

我創業的個人哲學是什麼?就是創造社會價值。只要有價值,自己不要虧了,雖然不一定賺大錢,至少賺到快樂、成就感,這樣也算穩賺不賠了。唯一要注意的風險,是因為不懂、沒有經驗而導致失敗,但至少你也學習到寶貴的一課。

任何創業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,找到價值,有價值就動腦筋,找可行的創新方法落實,idea再小也沒關係。小的idea風險低,你也剛好需要透過這個循環,不斷累積經驗、資源。老實說,我從來沒有多偉大的創業想法,搞成今天這樣也是被逼的(大笑)。

因為看到社會需要,我不得不趕快學習。當中,我也繳了好多學費,好幾百億丟在我身上,所以我不得不回饋給社會,把經驗跟大家分享。

宏碁創辦人施振榮

任何創業都是以消費者為中心,找到價值,再動腦筋找到可行的方法落實。

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

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為什麼成功?因為他懂人性,Humanity engineer(了解人性的工程師)最有價值。

立即報名本屆龍騰微笑創業競賽>>